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今年以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民政工作锚定“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十二字工作目标,运用“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十字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奋勇实践,以民政之为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添秤加力。
天津市民政系统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扛起政治责任,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民政系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政治品格、开展工作实践、推动举措落实的有力抓手,及时制定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宣传工作三个方案。局党组8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采取办班读书、专家讲座、交流研讨、参观见学等形式,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各项任务,查找问题33个,制定整改措施125条。市局系统聚焦14个方面,确定102个调研课题,深入民政服务机构和群众身边问需问难问计,努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暖心实事,唱响担当作为“主旋律”。发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作用,指导170家社会组织党组织同步开展主题教育,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决扛起为党赢民心、守民心的政治责任,紧盯市委“十项行动”牵头任务,聚焦“十四五”规划任务、年度重点工作,瞄准社会救助、“一老一小”、福利彩票等重点领域,采取政治巡察、纪检监督、跟踪督办、审计联动等措施,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下延伸。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拧紧党建工作责任链条。组织民政大讲堂专题辅导5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7场次,各级书记讲党课70余次,选树了市级机关党员服务示范窗口和党员服务示范岗,成立了民政先进典型宣讲团,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引领民政干部强化为民爱民政治担当,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市民政局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格局,强化社会救助制度衔接,会同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加强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政策文件,推进政策主动找人、服务主动递送、资源主动链接。健全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机制,发挥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居)四级救助网络体系作用,统筹流乞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实现“被动救助”向“主动服务”转型升级。
织密“一老一小”关爱保护网,抓建章立制、促规范管理。制定《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信息共享比对工作办法》,推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链接残联、医保等部门信息数据,加大困境儿童摸排力度,向属地定向推送人员信息,120名儿童受益。规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流程,建强17家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和2家儿童福利机构。开展养老领域“点题整治”专项工作,实施盗刷住养老人医保卡问题专项排查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开启农村困难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研究探索,稳步推进“三边四不离”天津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市民政局统筹推进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以牵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自治强基专项组为抓手,大力规范社区(村)组织建设、持续推动基层减负、提升为民服务能效。印发《城市居民委员会设立指导意见》《城乡社区议事协商指导规范》,实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中期评估,推进全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再提升。出台《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区建立准入制,落实履职工作事务、协助政府工作事务、机制牌子3个指导目录。完成1305个旧楼区长效管理评估巡查,平均分达到84.39分,合格率99.85%,优良率96.25%。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按照建好管好用好社会组织的思路,出台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规范社会组织注销程序,完善社会组织章程修改核准行政许可规程。严把社会组织政治关,对10家市级行业协会商会90位负责人进行把关审核。公布投诉举报通道,制作宣传画册,联合12部门及各区民政局全市“一盘棋”开展第三次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
推进慈善和社工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围绕打造津门慈善名片,积极筹备首届“天津慈善奖”表彰大会、公益慈善传播矩阵,持续扩大公益慈善事业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推进街道(乡镇)社工站建设全覆盖,大力培育富有天津地域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依托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同步指导志愿服务组织依规开展活动。深化“寸草心,手足情”助老志愿服务专项行动,探索贴近市情的助老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依法规范行政区划管理,对标对表中央文件精神,细化制定《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若干措施》,完善区划管理顶层设计。推进乡镇街道行政区域界线勘定,16个区全部完成图上界线勘定,12个区完成现地勘定。深化行政区划数据成果、勘界成果和区划图共享应用。加大平安边界建设、区划法治宣传和执法检查,维护行政区域界线法治权威。
市民政局提速津(金)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养老服务监管效能提升年”专项工作,召开民心工程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示范观摩暨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现场推进会。牵头康养消费专班,细化制定《康养消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和服务、养老机构康复服务2个地方标准,全方位打造天津特色、一流服务、津津有味的“津(金)牌养老”服务品牌。
提升专项社会事务服务管理水平,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婚俗改革工作清单,印发《天津市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方案》,在和平区、南开区、静海区先行探索改革路径。制定《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指导方案》、康辅器具租赁目录,编制市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和康复辅助器具清洗消毒地方标准。提升殡葬服务设备装备水平,殡仪服务车辆全部安装北斗导航和车载视频设备,有力提升为民服务便捷度。
天津市民政局以民政部重点工作综合评估取得优秀等次为激励,努力推进民政各领域求新求变,以业绩争政策、争资金、争项目、争试点、争会议,持续推动民政工作上位进位。津南区、滨海新区被民政部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1至7月份民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增速45.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2%,排名全市第二。
社会救助工作方面,以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为目标,以规范审批权限下放街道(乡镇)改革后续管理为抓手,推进救助事项“一城通办”改革,大力加强基层救助事项、审办流程规范化。天津市社会救助绩效评价居全国前5名。
儿童福利工作方面,联合天津师范大学、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造性地开展“一小”心理关爱项目三方战略合作,牵头编制全国首个区域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心理评估规范。综合评估成绩居全国第2名。
婚姻登记服务工作方面,全域开展“跨省通办”试点,依托婚姻登记信息系统,在全市所有婚登窗口配齐人脸指纹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智能外接设备,开通支付宝婚登预约端口,制作“一图读懂”,用婚姻登记便捷度增强城市生活体验感。截至目前,共办理“跨省通办”登记217件。
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工作方面,争取腾讯公益基金会127万元项目资金,开展“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示范项目建设,纳入民政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社区基金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合作项目试点。积极承担民政部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观察点任务,从工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两个层面入手,促进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天津经验”。
天津市民政局修订出台《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定办法》,明确就业成本扣减和低保渐退政策,增强政策张力。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14个政府部门和57家银行金融机构数据联网,获取40个数据类型,实现了21.5万低收入群体预警监测批量化、智能化和常态化,向各区推送预警数据10732条。开展社会救助领域兜底解忧暖民心活动,“铁脚板+大数据+网格员”拉网式排查困难群众,及时救助帮扶。市区两级社会救助热线、社会救助“直通车”微信码、“津心办”社会救助栏目等指尖和掌上通道,及时对接群众诉求“最后一米”。全市新纳入常规保障范围困难群众8540名,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2.82亿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09亿元,救助42880人次,社会救助对象三年来首次止跌回稳。精准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共享比对,成为全国系统中唯一实现定制研发与低保、孤儿、残疾人证、离休、死亡等10余类数据共享比对的省份。
市民政局召开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部署推动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联动服务监管。主动与人社、应急、税务等部门合作开展社会组织专题政策培训;结合年检年报、社团换届等日常管理业务,联合财政、税务、应急、体育、科协、文联等主管社会组织较多的单位,一体开展工作部署和政策宣讲,强化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意识。联合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实地走访,完成110余家社会组织抽查审计和26家基金会50个重大公益项目专项审计,强化社会组织非营利属性,确保社会组织资金安全。
市民政局与天津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五社联动”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以和平区社区公益基金会为试点,探索社区基金会建设路径。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推选。制作“金牌养老 津津有味”资源手册,打造养老地图,让群众与养老机构对接更便捷。
天津市民政局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出动救助车辆8811台次,开展街面巡查40813人次,发放各类御寒物品食品724件(套),发放防疫物资758件(套)。推进流乞人员救助管理区域中心站试点建设,探索“双城双中心”区域中心站运行模式,救助流乞人员1247人次,寻亲成功125人,护送返乡95人次,为455人提供返乡车票。为2名符合条件的受助人员办理落户,接回受助人员30人。
天津市华阳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10年以上国企财税经验会计师创建,公司位于天津市,致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天津代理记账、公司注册、商标注册、工商变更、税务筹划、社保公积金代管、高新认定、资质证件代办等企业服务。 欢迎拨打免费咨询电话:177-022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