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天津市举行“十项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金融局相关负责同志就本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记者:天津市近期印发实施了《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请问这个政策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特色,更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表示,为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等单位,编制出台了《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共6部分、43条政策。其中,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重点支持重大工业项目、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提升工业投资强度,实现增产扩能提质;加强重点产业专属政策支持,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在提高产业能级方面,重点支持工业企业壮大、小微企业“升规”、重大项目引育,夯实制造业“底盘”;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培育“新引擎”;支持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主题园区,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重点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制造试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智能制造赋能;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制造单位;推进产业服务化转型,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在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方面,重点支持“揭榜挂帅”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创新产品,强化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新产品应用,以应用场景引领产业升级。
从总体看,《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坚持创新突破,强化政策引领。率先提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场景、信息系统与应用首次推广等一批引领性条款,支持力度全国领先。在全市首次提出产业基础再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企业壮大、市级产业主题园区等一批创新性条款,制造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从总体看,《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坚持创新突破,强化政策引领。率先提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场景、信息系统与应用首次推广等一批引领性条款,支持力度全国领先。在全市首次提出产业基础再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企业壮大、市级产业主题园区等一批创新性条款,制造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坚持梯度培育,强化融通发展。做好“抓大、培优、育小”,为工业企业科学谋划成长路径,着力培育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全力推动大企业做大、小微企业“小升规”,构建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形成梯队化发展、台阶式跃升的良好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精准优化支持方向,精心开展政策宣讲,精细编制申报指南,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抓好落实、确保落地,切实将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发展的新动能。
记者:此次《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工程。请问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在京津冀产业协同上有哪些成效,下一步又将如何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戴永康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产业一体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近年来,天津市联合京冀两地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落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加强与京冀两地的协同联动,构建跨区域产业链。加快建设全国重要汽车整车及配套生产基地、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做强京津冀生命健康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优势产业,联合举办京津产业交流合作对接洽谈会,搭建深度对接平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我们主动对接北京创新资源,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创新载体。深化部市会商、院市合作、校市合作等机制,与北大、清华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承担“京津冀协同创新”等协同攻关和专项任务,通过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提高产业链质量。
我们紧紧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主动对接国家部委、央企、大院大所等国家资源和北京市地方资源,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总部、力神滨海新能源产业基地、中石化LNG三期、中海油天津创新研究中心等一批优质企业、重大项目和创新资源顺利落户。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生物医药等重点协同产业链,主动对接京津冀企业就近配套需求,开展实质性撮合对接,联合“跑企业”招商引资。
戴永康说:“下一步,我们将扎实落实行动方案,持续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共抓产业协作‘一条链’,推动重点产业链建链强链、重点企业成龙配套、重点园区深化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深化产业创新协同。建设京津冀成果孵化、中试、验证基地及技术转移联盟,用好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更多北京研发成果在津转化产业化;加快提升重点承接载体。发挥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区作用。高标准规划建设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加强与北京经开区等重点园区合作,高水平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创新载体,构建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推动区域链群协同。全方位强化与国家部委、央企、大院大所合作,争取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来津布局发展。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产业,共绘产业链招商图谱,开展联合招商,推动形成京津冀跨区域产业链。”
记者: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请介绍一下天津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及下一步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玉兵表示,近年来,天津市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6%,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3.5%,均居全国第三。6家海河实验室入轨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15家;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5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10000家;天开高教科创园启动建设,市级大学科技园总数达12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600亿元,占GDP比重居全国第二;重要创新指标始终保持全国前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部署要求,重点围绕智能科技引领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用好用足政策等5方面持续用力。”朱玉兵说。
聚焦智能科技创新引领。持续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基础。推动自主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迭代升级;依托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国家“算力”重器,推动国家超算互联网建设,打造国家算力底座。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互联网头部企业作用,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学习、生成式智能、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场景。推进天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围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港口、车联网等方向,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搭建,在重大应用场景中锤炼技术,升级迭代,培育市场。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重点产业链,编制《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动态清单》;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重大创新平台、科研院所围绕基础软件、合成生物、集成电路装备、基础材料等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依托海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围绕脑机交互、细胞及基因治疗、新型储能等开展前沿技术研究。
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创新力”转换为“生产力”;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到2027年达到20家,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80家。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将其打造成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持续推进成果转化“解细绳”2.0创新版,建立高校与产业园区的“握手”通道,争取更多天津高校创新成果实现本地产业化。到2027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00亿元,全市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达到300家。
用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4月18日,市政府印发出台《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市科技局将重点围绕应用场景打造、科研院所来津发展、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记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天津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举措是什么?
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洋表示,市金融局对标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效。全市制造业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长、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2022年,全市制造业贷款增量和增速均创近五年新高,新增制造业境内上市公司5家,首发募资规模合计182.8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2023年一季度末,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3344.1亿元,同比增长16.9%,较2022年末增速再提高0.3个百分点。
建立工作联动的“制”,压茬推动金融服务落地见效。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天津证监局共建“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形成协同推动、联合攻关、信息共享、评估督导工作机制,统筹谋划,系统推进重点产业链金融专项行动1.0版、2.0版和3.0版,实施重点产业链“主办行”、保险“主办司”制度,组织金融机构“同台打擂”“揭榜挂帅”,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约束机制,集聚更多金融资源。2022年末,我市重点产业链企业贷款余额970.4亿元,增速41.9%。
拓宽对接服务的“面”,精准输送金融政策和产品直达企业。为帮助企业及时获取融资信息,帮助金融机构延伸服务触角,全国首创逐链打造重点产业链“金融便利店”,涵盖170余款金融产品,以二维码方式帮助企业方便快捷知晓金融信息。开设“产业金融微课堂1分钟”,将惠企政策、金融产品、创新案例等以短视频方式进行解读,让企业看得懂、用得上。印发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连续两年组织68家次金融机构发布产业金融领域惠企措施200余项,推动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
提升金融服务的“专”,整合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特色化专营机构建设,多家银行、保险机构在产业聚集区设立赋能20余家产业特色机构,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完善专业化管理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评估、利率定价、收益核算、业绩考核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加大资源倾斜。强化专项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金融机构针对制造业企业运营特征,研发专利权质押贷款、科创积分贷、专精特新信用贷等金融产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匹配度和可得性。加大专项政策支持,与天津银保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全国率先开展政策性转贷款支持重点产业链试点,以低成本资金定向支持重点产业链和上下游的普惠型小微企业。
拓宽融资发展的“路”,满足不同阶段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加大上市培育力度,积极落实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增上市企业13家,其中制造业上市企业10家,占比76.9%,首发募集资金合计240.6亿元。完善线上融资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提升“津心融”平台功能,已入驻金融机构7类82家,发布金融产品347项,实现企业线上身份认证、融资需求发布、银企线上对接等功能,成功服务企业1.79万家,累计授信金额290.5亿元。
孙洋表示,为更好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我们将在巩固前期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做到“三个聚焦”。聚焦联动协同,进一步扩充“金融供给朋友圈”,建立完善多种金融业态综合服务机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信贷+非信贷”“表内+表外”“融资+融智”的多元化金融服务;聚焦金融获得,进一步为企业融资“找症结开药方”,深入推进首贷、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三贷”促进行动,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在金融供给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推动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再提升;聚焦环境营造,进一步汇聚更多“金融活水”,推进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同频共振、同向聚合,从机制建设、渠道搭建、创新推动等方面持续加力,实现金融机构与制造业企业高效对接、产业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华阳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10年以上国企财税经验会计师创建,公司位于天津市,致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天津代理公司注册、代理记账、商标注册、工商变更、税务筹划、社保公积金代管、高新认定、资质证件代办等企业服务。欢迎拨打免费咨询电话:177-0222-0099